03-29
3月23日,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第30次技术研讨会暨第六期碳中和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举行。
03-2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日发布最新报告说,当前已有多种可行且有效的选择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适应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如果现在采取行动,仍然可以确保所有人都有一个宜居的、可持续的未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每六至七年就全球气候问题发布一次综合性科学评估报告,上一次即2014年完成的第五次评估报告为《巴黎协定》提供了主要科学依据。根据协定,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
03-03
近日,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副主任张达博士接受搜狐科技访谈,从专业角度解读了马斯克的能源畅想。
02-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峡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对三峡集团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作为全球最大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领先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
12-12
厘清实现碳中和目标所带来的减排成本与效益,对各国设定减排路径、树立减排雄心尤为重要。减少高温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损失是减排能够带来的重要协同效益(以下简称劳动力效益)。然而,目前主要国家和地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付出的减排代价与劳动力效益相对关系尚不明确。因此,需要从劳动生产率角度出发,对碳中和行动展开成本效益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蔡闻佳副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3E研究所)张希良教授、张达副教授团队联合多国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量化评估了全球17个主要国家和区域实现碳中和目
11-16
埃及沙姆沙伊赫时间11月15日上午,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美国环保协会承办的“中国碳市场发展与展望”边会在COP27中国角举行。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副所长段茂盛研究员应邀参会,并进行主题演讲。
11-09
埃及沙姆沙伊赫时间11月8日上午,由国务院参事室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低碳经济转型——创新与行动”主题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中国角”举行。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等机构的代表和专家,探讨了“双碳”目标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创新与行动,宣传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分享了中国减碳经验,并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合作与交流。会议由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
09-09
9月8日,在2022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上,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与部署路线图更新报告》,报告专家组组长、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在发布式上介绍了该报告。另外,9月9日,张希良教授在论坛的“碳市场与气候投融资”平行论坛上,介绍了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项目“改进中国碳市场设计”的研究进展。
08-30
“目前从中国的情况看,如果我们不去应对气候变化,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对我们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占到我们GDP的7.5%。”滕飞说。
08-29
8月27日,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以“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22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大型能源企业和海内外双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减排降碳大计,共话绿色经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