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文 EN
“双碳”目标下大水电角色定位和发展政策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 原创    时间:2024-11-28

11月26日,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举办“双碳”目标下大水电角色定位和发展政策研讨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大水电如何发挥其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张达副教授主持,来自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华能集团、三峡集团和清华大学等单位的20位专家学者参会。

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主任张希良教授和三峡集团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绍辉致辞。张希良教授介绍,过去一年中心团队开展了大水电发展相关研究,该研究是中心电力转型课题的一部分,课题成果为清华大学承担的《可再生能源法》修订和新型能源系统研究等重要政府委托任务提供了技术支撑。他表示,本次研讨会将向专家汇报中心大水电研究成果,希望通过专家讨论,深入洞悉“双碳”目标下大水电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所需的政策调整。王绍辉副主任表示,三峡集团领导对清华三峡联合研究中心寄予厚望并亲自部署了一些课题,中心成立3年来产出了诸多成果,不仅对集团发展很有帮助,也为国家和行业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让课题研究更有意义。

特邀报告环节,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规划部副主任韩冬分析了中国水电发展现状、当前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主要方式、未来发展展望和参与市场的政策机制。中国的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韩主任指出,常规水电是能源转型的“基石”,抽水蓄能是“稳定器”,“水风光一体化”为科学开发水电提供新抓手。华能集团水利水电工程首席专家李红刚介绍了澜沧江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开发运营情况,基地在梯度运行、多能互补和澜沧江梯级作用等方面均取得成效,未来需要加强基地集约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机制,创新完善调度运行技术支撑体系。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张鸿宇介绍了“双碳”目标下我国大水电发展研究的最新进展,张达副教授展示了新型电力系统研究模型方法。讨论环节由中心副主任黄俊灵主持,韩冬副主任,李红刚高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部主管纪鹏,三峡集团专家代表张俏影、汪哿和王冰,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战略研究部高级工程师谢典,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学等多位专家参与。发言专家围绕大水电在保供应和促转型中的作用、大水电参与市场的方式、大水电提供辅助服务的价格机制、同一流域上下游联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高度肯定了中心的模型工作,并建议应用模型对更多场景进行论证,为我国电力转型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大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和灵活电源,其在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将继续发挥其在能源环境领域的学术优势,深化课题研究,并推出更多研讨会,助力我国乃至全球的绿色能源转型。